易经和奇门遁甲到底该怎么学?
易经和奇门遁甲的核心思想就是规律和秩序。规律就是道,就是本质,秩序就是常,就是变化之间的次序。
你看透了本质,知道了秩序,了解了某些变化的全貌,就能很容易理解和预判一些事情。
有些阶段性的异常可能在大的规律下又是正常的。不常见往往是因为观察者的局限,没发现更大的规律。
观念不同,视野也有所不同,看到的现象就会千差万别,这就是“见而盲于心者”,都会受自己眼界的局限而错过正确的见解。
古时候没有太阳系、银河系的概念,对一切天体的观察都是以地球为中心,以地北极为参照,日月星辰都绕着地球转。
通过观察,古人发现,太阳每天需要旋转361度才能重新转回到地北极,月亮重新回到地北极需要旋转373度还多。

《黄帝内经》原文:日为阳,月为阴??日行一度,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。
日行一度,地行360度。简单理解就是老百姓口中的:天上一日,地上一年。
太阳相对于地球,日中的直射点每年都在南北之间来回移动,冬天靠南,夏天靠北,古人在山海经中记录日出之山分别是大言、合虚、明星、鞠陵于天、猗天苏门、壑名俊疾六个,处于两个山头之间的时间36天为一个月,到了第六个山头就会往南回转叫做六龙回日,最后回到最难端的大言总共10个月,共360天为一年,这就十天干的来历。
当然,360天和回归年还差5天,女娲发现了这个漏洞,就规定在10个月之后再过5天才算完整的一年,这就是女娲补天。
我们把日月相对位置关系的初始值定住,然后再看太阳每转一周,月亮则会向着太阳靠近12度直到朔日再变为远离,分解为1:12,就是一天十二时辰。值时十二神就是日月星辰相对于地北极的变化,这其中,月亮每天都有12度的周期变化,扩大到一年之中就可以把全部的日子分为12组,这就是十二建除日,以月亮为参照太阳周期秩序则是30,一年之中共有30个建除日。
所以,值时十二神是以月亮为代表,值日的则以太阳为代表,因此,九星对应的就是十干,十二神对应的就是十二地支,十个时辰之内值符都是一致的。